中小学生留学西班牙的教育问题:
随着近年来在西班牙发展侨胞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华人父母在获得身份后将在国内就读的孩子接到西班牙继续完成学业。
作为一个移民大国,西班牙在移民教育方面可谓经验丰富。首先,作为过渡阶段,他们一般会将刚刚申请到这所学校读书的适龄移民青少年安排到学校里专门的Aula de Enlace,在这里,老师将会带领新来的同学认识马德里这个陌生的城市,熟悉校园里的设施,了解学习的内容等。
关于Aula de Enlace的师资,西班牙老师之间经常调侃道,只有学校里教书水平不高的老师才会被安排到这个特定的班级任教。
西班牙的基础教育由小学阶段及初中阶段构成。小学教育为六年制教育,面向六至十二周岁的儿童进行教学,中学教育分为义务制初中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非义务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级职业培训等)。接受完初中义务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进入高中深造,通过高中学历学习可以进入高等教育学习;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某项职业技能和技艺。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生中,大多数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便不再继续深造,而职业教育以其“实用性”为目的,深受广大华人家长的青睐。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3%的二代移民希望能进入大学深造,但只有23%的人有信心考上。“你愿意继续学习吗?”对于这个问题,有86%的西班牙学生是肯定的答案,而移民学生却只有68.4%的表示愿意。更为严重的是,有13.8%的移民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就辍学了。
为什么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呢?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不善于表达
很多西班牙老师反映,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女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既不善于和同学、老师交流,也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老师主动问学生问题时,学生也表现得很腼腆,不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
2.学习缺乏主动性
跟随父母来西班牙读书的华人二代基本上都在国内完成了部分学业,已经习惯了国内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老师讲课,学生专心听课,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按时完成。时间长了,只能把学生训练成为一个听话并且会做作业的好孩子,但是不会做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这点恐怕是来西的中国中小学生与西班牙中小学生相比的最大的区别。
3.课堂上不主动,与老师的互动不够积极
当谈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时,大多西班牙老师认为中国学生不太积极、主动,不习惯主动想问题,这种被动思维似乎短期内很难克服。
诚然,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到国内应试教育及传统人文环境影响,相比国外学生而言,行为方式与思维习惯趋于保守中庸,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被动、消极的人生状态。而当在“一言堂”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长期灌输之下,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大都不太喜欢主动思考,来到西班牙之后仍然陷于这种被动局面。
4.要么性格孤僻,要么喜欢扎堆
根据区份的不同,不同中小学里的中国学生聚集度是不同的,有的学校里可能一个年纪也不过几个中国学生,这时,班里的“一枝独秀”就会显得略微孤僻,不善于跟周围的西班牙同学融入,显得“格格不入”。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因为受不了在学校的孤独,而频频逃学;在一些中国孩子比较多的学校里,西班牙老师普遍反映中国学生喜欢扎堆,互相之间用中文或者家乡的方言交流,不屑于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仿佛处于“世外桃园”。
5.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西班牙的老师们对每次跟家长的沟通都准备得很充足,但还是经常会遇到“请也请不来”的家长。作为一个对教育很重视的国度的人民教师,他们表示很不能理解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的缺失。
当老师问起“为什么家长不来”时,学生通常回答“忙于开店,忙于在餐馆做事”等理由,这时,我看到孩子脸上掠过的一丝无奈和冷漠。
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虽然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同样也应该重视,有时候甚至要超过赚钱。